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学校坚持抗疫防疫不懈怠、教育教学不松劲,学校各项工作硕果累累。其中,学校影视教育砥砺前行、不负韶华、再创佳绩。

学校依托市级创新素养实验室——《新闻与摄影》创新工作室来开展好校园影视教育,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立德树人”教育和“五育并重”的讲话精神,创新落实教育部和中宣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所开设的《新闻与摄影》课程围绕培育学生美育精神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创新能力来教学实践。

校本课程《新闻与摄影》中的《新闻采编》、《摄影创作》、《影视创客》、《影像评选》等,是融校园通讯报道、播音主持、采访拍摄、影视创作、影视编辑以及参加青少年影视作品评选等为一体的创新素养课程,也是跨语文、政治、艺术、物理、信息技术和新闻传媒、影视编导等学科的综合拓展课程,更是架设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的联通创新课程。开展影视教育教学实践,是美育培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展示舞台,也是创新人才的成长摇篮。

1月,学校的《我们是怎么创作微电影<神秘的弹珠声从何而来>的》等影视教育论文,获得全国中小学校园影视资源应用成果展示交流及理论研讨活动“入围奖”;6月,龙雨秋和江毅老师创作的《大爱执手,共抗疫情》荣获杨浦区“爱在疫情时”——“与爱同行”微视频征集评选优胜奖;9月,徐景晖等同学的《银项圈的情愫》剧本和微电影均荣获“百年树人.电影阳光行系列活动”——上海市中小学生“我和我的祖国”微电影大赛高中组铜奖;10月,徐宗礼等同学的《垃圾分类大家说》和吴宇杰等同学的《石库门的红色记忆》两部微电影,分别获得“我眼中的上海之美”微视频征集“最佳主题创意奖”和“最佳视频制作奖”,学校在该项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12月,《石库门的红色记忆》和《垃圾分类大家说》两部微电影,分别获得杨浦区中小学生“光影传承.筑梦成长”影视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我眼中的上海之美”——微视频征集一等奖和二等奖,学校在该项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龙雨秋和龚瑶分别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等。

喜迎2021年到来之际,学校影视教育再接再厉、脚踏实地,将“立德树人”教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素养”寓于在《新闻与摄影》课程教学实践中,培养同学们有“猫头鹰的眼、鹦鹉的嘴、兔子的腿和猪的肚子”等特质,具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拍出好作品等“新媒体人”的素养。
通过中原师生共同的辛勤努力,经过《新闻与摄影》创新教学与实践,不断完善和总结,使《新闻与摄影》成为“立足中原、辐射杨浦、影响上海、走向全国”的校园影视教育的品牌课程!
|